不凡语录网

爱情句子

精选爱国诗人(44句文案)

时间:2023-06-04 12:12:42

爱国诗人

1、各朝各代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数也数不完全。

2、渴盼恢复,江山一统。敦告儿孙:“家祭无忘告乃翁”。然而最后江山一统了,结果却没法告诉。于是,林景熙特意吟诗,作为对陆游的酬答——

3、欢迎专业摄影摄像、网络原创写手、朗诵主播加盟我们

4、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犹在眼前。1172年,陆游来到南郑,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麾下。他亲自到前线参加对金兵的战斗。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看见,而梦醒不知身何处,旧时貂裘戎装已尘封色暗。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历历在目,时时入到陆游的梦中来。

5、南宋最大的实际情况是外患,前期、中期北方被金国占领,后期又面对更加强大的蒙古,最终灭亡在蒙古的铁骑之下。整个南宋处出在这样风雨飘摇之中。陆游一直是主张收付失地的铁杆主战派,这一点,成就了陆游的历史地位,也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他也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面对残酷的现实,陆游把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慨抒发到了他的诗词中。

6、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政治家、战国楚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主要诗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7、拜读之余,泪光满面。然而,越是悲壮,就愈发衬托陆游爱国情思的浑厚深沉。

8、    此时的陆游,眼见祖国遭受侵略,南朝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颇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感,心急似火,却又无能为力。这首七言绝句,浸透了他一生的血泪,但是他并不自哀,仍奢望有朝一日,还能策马提枪,上阵杀敌。(爱国诗人)。

9、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0、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11、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他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12、其他诸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等,也同样抒发抗敌御辱、渴盼恢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

13、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李白通过大量的诗歌,反映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大量忧国忧民的诗歌,彰显了李白伟岸的爱国主义精神。

15、文天祥生于宋朝末年,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16、三种人之间鲜明对比,表达对妥协投降路线的愤恨与谴责。

17、《夜读兵书》这首诗作于绍兴二十五年,在山阴老家。年前,陆游参加礼部应试,成绩优异,被锁厅荐送第一。但以“议论恢复”而语触秦桧,被秦氏所黜落,实际上秦桧是要把自己的孙子拉上去,陆游的仕途因此而被截。但他不为权贵所屈服,以诗来激励自己。这首《夜读兵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诗意中头两句透露出读兵书的条件很艰苦,但他既抓紧又用功,是在穷山窝里寒夜攻读。四两句其目的性非常明确,读兵书是为了掌握用兵知识、布阵方式、攻守策略等军事技术要领,日后才能执戈佩剑,驰骋万里疆场,报效祖国。诗中所引最后两句充分显示了陆游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他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有为国献身的赤胆忠心,作为堂堂须眉,岂可只顾家园,厮守妻儿。特别在外敌入侵,宋室江山半壁失去的情况下更应具有为国捐躯的英雄壮志。诗句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他的权权爱国之心和英雄主义精神。

18、   陆游还在几首诗词中记下了他的婚姻悲剧。他20岁与表妹唐婉结婚,但不久就被母亲强迫拆散。以后他们曾在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偶然相遇。唐婉受不了这个打击,抑郁而死。40年后,75岁的陆游旧地重游,写了著名的《沈园》二首,凄婉欲绝地倾诉了对唐婉的哀悼和自己抱恨终身的隐痛。反映这个悲剧的作品还有脍炙人口的词作《钗头凤》。

19、(8) 李商隐:唐末诗人,字义山,以七言律诗见长,有《李义山诗集》。

20、至于《考点书》的介绍,大师兄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21、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22、《长歌行》:(节选)“人生不作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孤城。”

23、陆游一生流传下来的诗篇超过万首,收编在《剑南诗稿》中就有九千二百二十九首,集外补遗的尚不算在内。他自己也有“六十年间万首诗”的记述。除诗作外,他同时也填词,但词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全集内有一百四十六首入编。数量虽少,但历史和社会影响都很大。一曲《钗头凤》堪称千古绝唱,流传范围不仅遍及全国,在国外也广为流传。又如《卜算子.咏梅》可谓精典。伟人毛泽东读后也按其词调格律填了一曲,虽然立意各不相同,但影响同样很大,被诗词界誉为“无人能比及”。陆游的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不少记述抗金前线和抒发爱国情怀的,《诉衷情》就是其中一例,词曰:“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填于山阴苦度晚年时,在忆述当年抗金前线的情景和感想。古梁州属今陕西勉县,由南郑管辖。作者当年投笔从戎,征战万里,但却是梦断关河。想不到胡寇未灭,已是垂垂老矣,但心还在前线天山。作者所指天山即祁连山,是当年宋、金争战重地。以致他后来在好些诗词中都提到“天山”。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中有“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之句。又如《新年》中有“稽山剡曲虽堪乐,终忆祁连古战场”的心迹吐露。再如《秋思》中也写到“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作者晚年虽退隐故乡,但心系抗战,对在天山的军旅生活记忆犹深。一心想收复失地,他不甘热泪空流,更不甘身老沧洲!

24、《书愤》:“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上天恢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白首自知竦报国,尚凭精意视炉熏。”

25、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26、中国历史上最爱国的诗人,如果只能选择一人,那就是陆游。

27、全诗不但读来朗朗上口,感人肺腑,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气概。抗战士气高涨,怒火燃烧炽烈,丹心赤诚可鉴。特别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一句多少威猛豪迈!有如此抗战将士在,金兵胡寇岂不是出手可擒,被侵的半壁河山朝夕可收。时年诗人四十九岁,可谓血气方刚,抒发了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国威和我抗战将士的军威。从现实意义讲,对于那些企图破坏世界和平、挑起战争的狂妄之徒是有力的当头棒喝!这首诗在今天读来还是那么激励人心,伟大壮哉!

28、  谢翱(1249—1295),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

29、中国国民d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d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

30、《关山月》:“和戍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3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2、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

33、第一位是杜甫。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写尽了安史之乱民众的痛苦与磨难,尤其是对社会的深切忧患。

34、因抗金前线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三月,只身抵达南郑(今陕西汉中)进入王炎幕府,官为: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实为王炎幕府中的军机幕僚(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之职)。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实现了他“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的毕生心愿。身入军营,投笔从戎是陆游人生中的一大转则,他发出了“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的心声{《独酌南郑有怀》}在南郑的军旅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多月,但却是陆游一生中的巅峰时期。他发挥了早年攻读兵书的军事学识,入幕后积极为王炎制订作战方案,准备收复长安和北方失地。他分析南郑所处的军事战略地位之重要,看到南郑一向处于咽喉锁钥地位,“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连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又:“汉中府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右,北接秦川,乃秦蜀之重镇也。《广与记》曰:前控三秦,后据西蜀,左(右)通襄沔,是一大都会”。宋王朝南渡后,南郑更成为西北国防前线,乃宋金必争之地”。掌握地形地理是军事一大要素。充分发挥了他早年研读兵书所掌握的布阵、屯兵、训练、防守、攻击之基本军事技能。还为王炎制订了《平戌策》,提出了驱逐敌寇,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他在《平戌策》中提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畔则攻,无则守”的策略。他在南郑不仅向王炎建言献策,还亲自率兵巡逻放哨,真应了他梦寐以求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写下了很多壮怀激烈的爱国诗篇。他说“予山南杂诗百余篇”。但可惜的是在南郑回成都途中在途经望云滩时不慎诗稿落水而湮灭。他有记述:“舟过望云滩,坠水中,至今以为恨”。根据他传世的文献中可窥得其在南郑期间所作的诗词当在一百六十首以上。他的作品足见其才略奋发,学识精深,尊德义,斥功利,抗金复国一片丹心。如在《闻虏乱有感》中写道;“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诗人的赤诚之心,报国誓言掷地有声。八个多月的军中生活是陆游一生的辉煌,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激起诗人对南郑军中生活的回忆。如《岁暮风雨》中写道:“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又如在《秋夜感旧》中写道:“往者秦蜀间,慷慨事征戍”。从这些诗句中让人看到诗人认为从戎是慷慨雄壮的美事。再如《江北庄取米到》一诗中忆及“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城”。把当年从军在渭水边,大散关下驱贼寇的豪迈气概描写得真真切切。又如《蒸暑思梁州述怀》中写到:“最思出甲戍梁州,戈戟彻夜相摩声”。诗人当时最关注就是手持戈戟等武器披甲出征,战斗在秦陇一带,驱敌出境,统一祖国河山。虽然这一抱负无法实现,但诗人对南郑的军旅生活有许多美好和慷慨激昂的记忆,他写过许多“忆昔”为题的诗篇记述南郑时期的情怀。如:“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军书插鸟羽,戍垒候狼烟。……壮士埋巴峡,……安西九千里,……遣将人幽燕”。又如:“忆昔轻装万里行,……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独对青灯意未平”。诗人满怀壮志,不远万里投入军营,情绪高涨,但因朝廷妥协投和,诗人抗金复国之梦未能成真,直到晚年都看不到当朝的抗战行动,只能以农耕度日,诗人日夜操思未杀胡虏心意难平,爱国意志何等坚定,令人赞叹!其不但爱国,且爱乡爱民,他的家国情怀无与论比,在诗中多处写到关爱遗民,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关注遗民疾苦,希望朝廷出兵解救他们。又如《忆昔》中写到“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等,为关爱遗民而痛哭流涕,爱民之情昭然可见。这些《忆昔》诗篇,多为描述在南郑军幕时的战斗生活,有些以当时的现状作对照,借以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都是我们今人值得学习之处。

35、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6、陆游的诗歌也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

37、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38、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39、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d特务暗杀。

40、《临安春雨初霁》《金错刀行》《病起书怀》《冬夜读书示子聿》《沈园二首》

41、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42、于是,“坚持抗金,收复中原”成为了陆游人生的主旋律,无论是在宦海沉浮,还是后来隐居山阴,他都从未忘记自己的信念。

43、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